中國商務新聞網 入選第二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示范企業有106家,既包括華為、小米、中興、中車等知名制造企業,也包括中糧貿易、五礦發展等流通企業,還有菜鳥供應鏈、日日順、中遠海運航空貨代等供應鏈龍頭企業。
記者梳理發現,在106家示范企業名單中,供應鏈與物流服務企業是入選示范企業最多的群體,商務部等8單位對供應鏈物流行業的重視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與大城市發達高效的物流網絡相比,農村快遞網點普遍存在運營成本高、村民取件體驗不佳等問題。而供應鏈創新和科技手段正在讓鄉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更高效、更便捷。
2019年,菜鳥開始著手升級鄉村物流業務,推動共同配送,幫助縣域物流時效提升30%、降本20%。在共同配送體系的基礎之上,菜鳥建設了農產品產地倉,直接在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產運銷”一體化供應鏈服務。
今年7月,一座農業智能產地倉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拔地而起。彼時正值靈山荔枝的上市節點,這座智能產地倉讓當地果農、經銷商第一次感受到了科技下鄉帶來的改變。
長期以來,當地荔枝在分選、存儲、運輸等環節一直停留在人工操作層面,產業分散,競爭力較弱,在銷售端賣不出好價錢。
記者了解到,菜鳥智能產地倉通過大數據運算,讓水果可以通過糖度等細微指標進行智能分選,經過分級的水果對應相應的銷售渠道——批發、電商、高端商超,每一個分級的水果得以最大化地賣出好價格。此外,菜鳥產地倉還無縫銜接了冷鏈物流,做到了從田間地頭采摘到產地倉數智化分選、包裝、冷鏈直發的全鏈路閉環管理,水果可以在48小時內從源頭樹梢直達消費者餐桌。
成效如何,不妨用數據說話——從今年整體的銷售情況來看,與過去傳統的荔枝處理模式相比,數智化分選、分級后的荔枝整體市場銷售價格水平可提升20%~40%,其中大部分是果農的實際增收。
食品供應鏈企業入圍數量是僅次于供應鏈物流企業的第二大企業群體,既包括食品制造企業,也包括食品流通服務企業。以中糧貿易有限公司為例,其在穩定糧食供應鏈特別是國際市場供應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強化糧食內外貿與物流領域優勢,重視并研判地緣政治、軍事沖突、經貿摩擦、極端氣候等不確定性因素對糧食供應鏈的沖擊,動態調整和優化企業戰略,加強風險防范與應對。
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關鍵指標。裝備制造企業全球化發展也帶動了供應鏈創新發展。以三一集團為例,2021年該集團依托根云平臺,實現200多家供應商1000多臺設備互聯;推行系統EDI互聯,實現287家供應商系統互聯、744家供應商庫存共享、51家供應商排產共享,提升了供應鏈協同效率和響應能力。
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楊向陽表示,應大力發揮示范企業對供應鏈創新發展的引領作用。在優化布局方面,主動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充分發揮制造和流通等多領域示范企業的引領作用,優化國內區域之間與全球市場的供應鏈布局。在強化創新方面,著力聚焦提升企業競爭力,立足中長期發展,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通過供應鏈組織方式與模式優化,積極促進示范企業在基礎研究、技術應用、成果轉化與商業模式設計等方面的集成創新。在防范風險方面,努力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立足安全可持續發展,協同政府、企業與行業協會組織,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與大數據的供應鏈風險預警體系,加強事前預判、事中跟蹤和事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