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見習記者 邵志媛
中國商務新聞網 進入新消費時代,首店作為自帶流量光環的消費者寵兒,在滿足人們探秘嘗鮮需求的同時,也為城市經濟注入了不一樣的活力。
隨著首店經濟對提升城市能級、升級城市消費的巨大潛力被越來越多城市所認知,首店經濟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涌現。近日中商數據發布的《2022年中國首店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2年9月底,上海、北京和成都分別以3676、2446和2094家首店位居全國首店經濟第一梯隊,引領全國城市堅定地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將首店經濟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滬京蓉強勢引領首店經濟
上?;谄鋰H化大都市的地位、成熟的商業氛圍和較高的消費能力等,是最早提出“首店經濟”概念的城市,也是品牌首店的優先選擇。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上海市新增首店703家,數量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北京在首店經濟發展的賽道上也一路疾馳。早在2019年3月份,北京市商務局就出臺了首店經濟支持政策1.0版本,首次提出對于新進北京的首店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今年3月份北京已將首店經濟支持政策迭代更新至3.0版本。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北京全市新開設首店、旗艦店、創新概念店393家,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成都作為近年中國首店經濟發展的“第三極”,緊跟上海和北京,首店經濟發展更加迅猛,成為拓展國際視野的潮流新根據地。數據顯示,2022年1-9月,434家首店落戶成都。
上海、北京、成都之所以成為國內外品牌首店競相入駐的城市,在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看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首店因其良好的品牌形象,獨特的營銷模式,優秀的管理團隊和新、奇、獨、特的產品與服務,成為拉動城市高端、新潮和創意市場消費的牽引機,因此倍受地方政府重視。二是眾品牌在做首店選址時,會對城市當地的營商環境舒適度、城市開放度和城市對外圍區域市場的輻射度作考察。顯然,上海、北京、成都在這些方面具有比較靠前的優勢?!?/p>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道:“首店經濟在上海、北京、成都之所以發展火爆,主要是因為相關品牌在產品、服務等方面有很好的口碑,而且開設的首店無論是位置、裝修,還是活動折扣力度以及營銷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能夠吸引非常多的關注,對品牌影響力的拓展能夠起到積極效果?!?/p>
記者注意到,除了這三座城市,其他城市也紛紛發力“首店經濟”“首發經濟”,搶占商業零售的“頂流”。比如,杭州、廣州對國內品牌的吸引力持續增強,大批首店紛紛落地。南京在首店引入方面進入高速發展期,2022年前三季度引入數量已超去年全年首店總數量。
首店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創新
首店自帶流量“密碼”,是城市經濟的重要動力源。目前,城市首店經濟爭奪戰已經朝著搶占高質量首店的方向發展。前述報告指出,中國首店經濟已邁入高質量發展之路——持續引入國際品牌高能級首店,提升城市商業氛圍;堅持發展本土品牌,形成更具文化內核的品牌矩陣。通過打造創新型消費場景、全力制造消費新引擎,引導消費升級,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首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上,仍有首店在“流量”走失后悄然退場。
“糕點店的更替速度很快。有些一度紅火的牌子,過一段時間就不見了?!蹦贻p的北京市民高婧說,“網紅”食品類首店是她重點關注的領域。她發現,北京朝陽大悅城內的幾家以前需要跟風排幾個小時隊“打卡”的糕點店,如今已門可羅雀。
“首店是新消費的風向標,也是城市新動能的‘體溫計’。盡管首店的興衰存在多種因素,但首店給消費者的‘體感溫度’往往決定了首店的走向?!?宋向清舉例道,新產品新服務對消費者的黏性,新模式新平臺對市場變化的適應力,新運營團隊和品牌制度與城市民風民俗和歷史文化的耦合度等,都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環境新市場,從而給屬地消費者以舒適感和滿足感。如果首店產品和服務讓消費者逐漸體會不到首店的“溫度”,門可羅雀就在所難免。
宋向清認為,首店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以顧客為中心,創新營銷模式,升級產品和服務,長久保持新奇獨特之魅力,讓消費者信得過、信得久,從而長盛不衰。
王鵬建議,首店高質量發展,在品牌營銷、定價策略等方面也要隨時間以及外部競爭形勢的變化作出相應調整。
此外,在出臺招引品牌首店政策方面,宋向清認為,各地要緊緊抓住首店經濟帶來的商業新模式和消費新概念,及時出臺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助力首店經濟拓展新發展空間,擴大首店經濟規模,提高城市對首店品牌的資源整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