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白舒婕
中國商務新聞網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國民經濟保持恢復態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市場價格總體平穩,新動能持續成長,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從消費市場看,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190億元,同比下降0.1%?!跋M市場提質增效態勢沒有改變,隨著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地落實,擴內需促消費系列政策逐步見效,消費市場發展韌性持續顯現,居民消費需求將不斷釋放,市場銷售有望穩步恢復?!眹医y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付加奇對此解讀道。
消費市場承壓
線上增長較快
數據顯示,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5.9%。其中,商品零售下降5.6%,餐飲收入下降8.4%。
付加奇表示,11月份市場銷售承壓主要是受疫情短期沖擊影響,市場銷售降幅有所擴大。但線上消費需求釋放帶動作用明顯。1-11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6.4%,增速明顯快于線下商品銷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7.1%,比1-10月份提高0.9個百分點。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今年“雙11” “雙12”期間,各個平臺商家推出一系列促銷活動,有助于激發人們的消費意愿,從而盤活整個消費市場,同時帶動相關行業復工復產,推動國民經濟回歸正軌。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居民消費需求穩步釋放,購物方式網絡化趨勢進一步強化,消費市場發展韌性將持續顯現?!备都悠嬲f。
與此同時,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增勢較好,部分線下零售業態保持增長。數據顯示,1-11月,在實體店鋪零售中,生活必需品供應更為集中的便利店、食雜店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3%和3.5%,增速分別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高2.2和1.4個百分點;自助式消費較多的超市、倉儲會員店零售額分別增長3.1%和10.3%,增速分別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高1.0和8.2個百分點。11月,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和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9%和8.3%,增速明顯快于商品零售整體水平。
在付一夫看來,餐飲、旅游、線下零售等領域有望率先迎來復蘇,繼而直接帶動整個消費市場回暖?!暗咔閷οM的沖擊和影響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若是按照海外線下消費修復的節奏,或需要到2023年二季度,消費市場的全面提振將會真正出現?!?/p>
政策助力消費復蘇
消費潛力尚待挖掘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總的來看,11月份國民經濟頂住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壓力,保持恢復態勢,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但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扎實落實穩經濟各項政策措施,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著力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釋放出穩增長的強烈信號。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再次為消費復蘇注入政策強心針。近期各地紛紛加力穩經濟促增長,努力打好“收官戰”,也為明年“開好局”夯實基礎,促消費成為重要著力點。據不完全統計,12月以來,全國40多地宣布啟動消費券發放相關活動。
下一步,可以從哪些方面挖掘消費潛力?付一夫表示,一方面,要加快智慧商圈的探索步伐,充分推廣數字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的應用,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促進線上和線下消費、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流通和生產等的深度融合,優化消費流程和體驗,推動傳統門店向科技時尚、服務智能、安全規范的全新商圈層次轉變,以此來吸引各地的消費人群前來購物。另一方面,要重視本地及周邊居民的旅游及消費需求,通過與周邊地區的協同合作,共同探索跨域旅游消費的新市場和新業態,從而提升整個區域的消費規模和層級,助力區域經濟與消費市場的復蘇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