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新聞網 1月16日,在2022年重慶外貿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重慶海關副關長王宏翰介紹,2022年重慶進出口總值達8158.4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重慶外貿實現正增長、質量穩步提升的背后,離不開重慶海關在多個方向持續發力,推動重慶以及西部建設拔節生長。
加快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重慶海關持續深化區域海關協作、中新關際合作,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率先與新加坡關稅局開展信息共享。助力“中緬印”“中老泰”等新線路開通,并在全國率先實現中老、中越班列進出境“鐵路快通”模式雙向貫通、常態運作。強化科技賦能,重慶海關依托集中審像等科技手段,推出智能卡口聯動短駁物流監管模式,支持企業在重慶本地開展艙單歸并、分票業務,整合“鐵公水”多種運輸方式。此外,通過加強東盟國家技貿措施跟蹤研究,推動關稅減讓落地見效,引導企業用好RCEP政策紅利等,助推經貿發展,市場穩定。
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海關與成都海關聯動共抓特色產業集群,印發《重慶海關 成都海關共同落實海關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措施2022-2023年重點任務》。同時,推進物流資源共享,重慶海關全力支持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建設,引導相關企業參與“通程航班”業務,支持兩地利用中歐班列運力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商品集散中心。推動業務跨關區就近辦理,重慶海關持續優化“‘關銀一KEY通’川渝一體化模式”創新舉措,構建郵件通關互認合作機制。目前,兩地已設置37個電子口岸業務受理點,服務新入網企業5000余家。
助力重慶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慶海關拓展口岸功能,指導建設肉類、水果和糧食等海關指定監管場地。豐富貨源品類,重慶海關依托通道優勢持續做大整車、藥品等保稅分撥中心,促進紅酒、奶粉、農產品等回程貨源擴容增量,帶動快消品產業集群建設,并在西南地區率先試點跨境電商“前店后倉+快速配送”銷售和“網購保稅+分裝零售”運營模式,建設跨境電商溯源體系。此外,支持特色消費提升展會能級,重慶海關創新“保稅+會展文旅”新模式,助力創建高端文化藝術品展示交易中心。2022年,重慶監管文化藝術品進口貨值11.2億元,增長近三成。
促進穩外貿“壓艙石”綜合保稅區發展,重慶海關支持綜保區發揮“平臺+通道”功能疊加優勢,積極推動綜保區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的緊密銜接,支持“中歐班列+醫藥保稅”“中歐班列+整車保稅倉儲”等運營模式,通過“平臺+通道”功能疊加助推“物流+經貿”融合發展,經貿合作拓展至160多個國家、500余個城市港口。創新驅動激發活力,重慶海關推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條碼應用”等2項創新舉措通過海關總署備案,推廣“貨物進出區‘四化’監管模式”,實施“一廠多區、一賬通管”加工貿易監管模式。推動“保稅+”新業態做大做強,重慶海關優化“保稅+加工”模式,支持企業利用剩余產能承接國內品牌委托加工,實現貨值突破600億元,居全國第一;支持以研發升級制造業,保障外骨骼機器人首次通過“保稅+研發”模式順利出口;服務重慶首家從事汽車變速箱再制造業務的企業入綜保區發展,“保稅+再制造”實現新突破。數據顯示,綜保區進出口值連續五年占重慶外貿比重超65%。
王宏翰表示,下一步,重慶海關將繼續發揮綜保區在承接國內國際產業分工、促進外貿保穩提質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爭取寵物食品跨境電商分裝零售進口等業務試點,培育新動能新優勢,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各項重點措施落地落細,在支持兩地綜保區聯動發展、推動中歐班列協同發展、打造成渝地區航空門戶樞紐等方面尋求更大突破性進展,為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提供有力支撐。(劉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