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見習記者 邵志媛
中國商務新聞網 春節將至,一輛輛掛著異地牌照的汽車不斷駛進村里,在外務工、創業的人們陸續返鄉;集市上,熙熙攘攘的村民正在熱火朝天地購置年貨;走在村里,家家戶戶熏制的臘腸、臘肉一路飄香……四川省儀隴縣華江村的村民紛紛為“團圓年”忙著做準備。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群眾知心人和貼心人”——自2022年8月29日被商務部派駐到華江村任黨總支副書記以來,張印軒便將這句話作為自己開展工作的準繩。
駐任伊始,張印軒主動通過與鎮村干部交流、查看項目資料、實地了解項目進展、走訪村民等方式了解村容村貌,熟悉村情村務。在走訪過程中,他深刻體會到了鄉村“空心化”的辛酸,堅定了積極推進產業項目、吸引外出打工人員返鄉的決心。
澆花要澆到根子上,駐村幫扶要扶到點子上。儀隴是蜀錦的主要產地,是四川省桑蠶產業大縣。華江村村民歷來有種桑養蠶的傳統。隨著有機桑園千畝桑樹的盛產,華江村返鄉務工的村民、前來參觀的游人越來越多,村里的人氣又旺了起來。為進一步放大蠶桑產業的帶動效益,優化原深度貧困村產業結構,商務部于2021年安排資金205萬元支持駐村工作隊打造垂釣休閑農旅農莊。
張印軒心中一直惦記著,要盡快推進垂釣休閑農莊投入運營,帶動更多村民返鄉創業務工,實現“就業不出鎮、掙錢不離鄉”。自駐村以來,他便積極協助鎮政府對垂釣休閑農莊項目主體建筑完成初步驗收;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完成水、電、天然氣安裝;請鎮政府與相關部門溝通,推動開展項目審計工作等。
為村民創造增收,新項目也不能掉隊。此前,華江村成功申請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扶貧與可持續發展項目,資助100萬元用于帶動本村及附近村民發展桑枝食用菌產業。為推動聯合國項目早落地早開展,張印軒在參與多次項目協調會后,負責起草項目計劃書以及申請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
不止于此,開展支部共建,送醫進村入戶;對接公益資源,聯系愛心口罩;排摸水利設施,制定修繕規劃;走訪困難家庭,做好低保調標;積極與縣民電中心溝通籌建電商站點;開設村微信官微,討論推行“清單制”,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參訪周邊鎮村,學習發展經驗……一樁樁、一件件大事小情,張印軒都親力親為,盡力做到最好。
“截至目前,我駐村工作已有4個多月,時間雖然不長,但每一天對于我而言都忙碌且充滿挑戰,平凡而又充實,時刻觸動著我的心,鞭策著我前行。雖然很辛苦,但看到村民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時,我感覺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睆堄≤幮牢康馗嬖V記者。
駐村經歷也讓張印軒收獲了不少村民點贊。剛入駐村里的時候,張印軒每走進一戶都隨身帶著筆記本,通過與村民嘮家常的方式了解每家每戶尤其是脫貧戶的家庭情況,將這些情況認真細致地記錄到筆記本上。最初,部分村民對他還有些不信任,但張印軒從不氣餒,常去常聊,發自內心地把村民當成朋友、親人。漸漸地,村民也把張印軒視為無話不談的一家人。
談及春節后的工作計劃,張印軒更是打開了話匣子:同鎮政府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盡早完成垂釣休閑農莊項目收尾工作,同時繼續招引洽談優質業主,推進農旅項目早日見效;按照聯合國項目年度執行計劃,有序發展桑枝食用菌產業;促成村黨支部與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開展共建活動;協助村兩委完成疫情防控、山坪塘整治、天然氣安裝等工作;聯系對接“微光”支教團為土門中學提供線上公益支教……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張印軒動情地說:“歷史和實踐啟示我們:同人民一起奮斗,青春才能亮麗;同人民一起前進,青春才能昂揚;同人民一起夢想,青春才能無悔。我為能夠加入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來感到無比榮幸。我必堅守初心,與祖國同向同行、同頻共振,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出絢麗之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