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d="z8g8m"></s>
      1. <s id="z8g8m"></s>
      2. <rp id="z8g8m"></rp>

        1. <tt id="z8g8m"><noscript id="z8g8m"></noscript></tt>
        2. 投身“一帶一路” 民企步伐鏗鏘

          2023-01-17 23:37:2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洪劍儒

          □ 本報見習記者 洪劍儒

          中國商務新聞網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日益緊密,民營企業與沿線國家貿易活力進一步激發。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對沿線國家進出口7.85萬億元,增長26.7%,占同期中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的56.8%,比重比上年提升3.3個百分點。

          “一帶一路”為民營企業“走出去”搭建了廣闊舞臺,但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面臨風險與挑戰。專家認為,民營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主要面臨世界政局不穩定、東道國商務環境不健全和信息搜集分析成本較高等挑戰,建議有關部門加快配套法規細則,同時完善政府、企業、商會互濟的信息服務體系。

          把握機遇

          民企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近日,由特變電工衡變公司生產的價值3.8億元的76臺套變壓器裝備有序發運,輸變電裝備批量出口莫桑比克、尼日利亞、烏拉圭、哈薩克斯坦等非洲、南美和中亞國家。

          據悉,特變電工已累計為70多個國家提供高新技術裝備及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實現了中國先進的電力標準向世界的輸出,同時帶動了數十億美元的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及上萬人次的勞務輸出,連續6年上榜《工程新聞紀錄(ENR)》全球250強工程承包商。截至目前,特變電工在孟加拉國、烏干達、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尼日利亞、岡比亞等地的一批項目正在穩步實施。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南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得益于共建“一帶一路”建設不斷走深走實,特變電工充分發揮新疆的區位優勢,積極參與“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實現了從產品出口到工程服務再到中國先進電力技術標準輸出的轉型。

          近年來,民營企業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熱情持續升溫。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有195家民營企業500強企業參與了“一帶一路”共建,比2020年增加4家。從投資意愿看,未來3年,共有287家500強企業有意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占500強比例為57.40%。

          “我們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依托在綠色節能輸變電領域的先進技術,繼續加大開拓海外市場力度,將節能化、智能化、自動化的電力建設技術與世界各國分享,用更多‘精品工程’‘豐碑工程’造福更多沿線國家和民眾?!碧刈冸姽みM出口公司總經理李邊區對國際商報記者如是說。

          直面挑戰

          多措并舉護航企業“走出去”

          “近年來,中國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并取得可喜成果,但在這一過程中也面臨一定挑戰?!蹦祥_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薄文廣告訴國際商報記者,當前民營企業“走出去”主要面臨三重挑戰?!皷|道國內部的政治風險是民營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最不可控風險?!粠б宦贰ㄔO與部分大國及沿線國家之間利益存在著互補、共贏、重疊、替代、競爭等多重可能性,這為民營企業‘走出去’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p>

          同時,不少民營企業在“走出去”時還面臨著東道國基礎設施水平和整體設施聯通度較低的困境?!斑@使在外投資建廠和運營的企業運輸費用大,時間長,信息搜尋成本高,面臨著整體利潤率低甚至虧損的風險,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北∥膹V說。

          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著迥異的歷史、文化、宗教和國情,對于準備“走出去”的民營企業而言,收集和分析這些信息的工作需要花費較大成本,無形中為民營企業“走出去”增設了一道挑戰。

          有鑒于此,薄文廣建議,有關部門加快配套法規細則,盡快出臺國內企業和個人赴境外投資的法律以及相關配套法規,并就相關細則作出較為清晰的界定,更好地為民營企業步入“一帶一路”市場提供法律保障。對于沿線國家的政局動蕩風險、金融和投資風險等,相關主管部門應協同做好預警工作及應急預案,更好地維護企業的相關利益。

          在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薄文廣認為,各級政府應建立所在轄區“走出去”的相關項目庫,從而更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和項目提供政策服務和信息咨詢服務。同時,商會、協會、海外僑商聯等社會組織以及會計、稅務、律師、咨詢等中介機構也要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和市場網絡優勢,為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業務支持和信息服務功能。大學、智庫等專業機構應整合和完善境外投資公共服務平臺,及時發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環境、市場需求、產業特點、稅收政策、投資項目等信息。

          相關新聞
          家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