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閻 密
中國商務新聞網 隨著2023年春節的臨近,全國各地將迎來一波春運潮和消費潮。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春節消費提示,建議消費者在消費旺季更應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出行前要關注疫情態勢,做好個人防護;購買年貨時要識別消費陷阱,維護自身權益。
中消協倡議消費者春節期間繼續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購買禮品、食品、爆竹等年貨要適量,自覺抵制浪費行為。消費者無論是在家下廚,還是在外聚餐,都應適度點餐用餐,踐行“光盤行動”;在禮品的選擇上應以突出心意和祝福為主,不盲目追求高價格、重包裝的“面子工程”,摒棄商品過度包裝之風;爆竹燃放要合法合規,解禁地區要注重人身安全,禁止燃放地區要遵守相關規定。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今年春節將重現春運潮,不少消費者將選擇乘坐飛機、高鐵、長途汽車等交通工具回家過年,還有消費者計劃利用春節假期旅游出行。中消協建議,消費者應在購票前充分了解航班、車次在不同時間段退改簽規則和要求,合理安排,避免影響行程或產生糾紛。消費者出行前最好充分評估健康狀況,根據評估結果,選擇強度合適的活動。在旅途中戴好口罩,減少就餐次數,注意手部衛生,盡量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對于老年人、孕婦、基礎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應避免高強度活動,并做好個人防護。
在春節消費潮中,商家為促銷商品和服務會推出各式各樣的折扣,中消協建議消費者擦亮雙眼,維護自身權益。一是挑選年貨美食,應注重食品安全。過年購買食品時,要確認商家具備經營資質,不購買無生產企業名稱、無生產日期、無出廠地址的“三無”產品,同時認真閱讀食品外包裝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等重要信息,科學存放、及時食用。二是面對商家折扣要保持理性。盡量到資質、口碑良好的商場、超市、電商平臺選購商品,并保留發票、電子訂單、支付頁面等購物憑證,將與商家的聊天記錄和商品宣傳信息進行截圖保存。三是防范預付式消費跑路。進行預付式消費時,不要一次性充值較大金額,盡量與商家簽訂書面合同,仔細審閱合同條款,明確預付卡的使用范圍、有效期限、功能、退卡條件和違約責任等重要事項。四是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在消費過程中要保護好個人信息,非必要不告知手機號、家庭或單位地址、財產狀況等敏感信息,不隨意掃描二維碼、點擊不明鏈接。